编织的艺术--巴拿马草帽简介

编织的艺术--巴拿马草帽简介

​​​

巴拿马草帽的历史

- 名字的由来 -

巴拿马草帽产于厄瓜多尔,为什么不叫厄瓜多尔草帽,而被称为巴拿马草帽?这又是一个“纵使相逢应不识”的倒霉故事。。。

厄瓜多尔地区的先民使用植物茎秆编织头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当地出土的陶器造型可以佐证这一点。

当西班牙冒险家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和其他殖民者于1526年抵达厄瓜多尔时,发现沿海地区的居民佩戴由植物茎秆编织的头饰。这种头饰风格和当时西班牙的无檐帽(Toque)风格很像,因此,西班牙殖民者就把当地人编织帽子的植物茎秆称为“toquilla草”或“paja(西班牙语,稻草之意) toquilla”​

​​

从17世纪初到中叶,草帽的编织在厄瓜多尔沿海地区已逐步形成规模,发展成为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业。到18世纪,草帽编织业稳定发展,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最优质的草帽一直出自厄瓜多尔的 Manabí(马纳比)省,尤其以 Montecristi (蒙特克里斯蒂)和 Jipijapa 出品的质量最好。

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帽子生产和出口中心,Cuenca(昆卡市)坐落在安第斯山脉,相较于 Montecristi (蒙特克里斯蒂)和 Jipijapa 以“质”闻名,Cuenca(昆卡市)的帽子以“量”取胜。

现在的情况是,厄瓜多尔要质量有质量,要产能有产能;然鹅,卖不出去。。。

问题在于厄瓜多尔缺少进行商业活动的地缘优势。

作为从北到南“需要拐个弯”的厄瓜多尔,地理位置可以说略显尴尬,“下只角”没人爱来。但是距离连接南北大陆板块的要道枢纽的 Panama(巴拿马),仅百余海里。看着近在眼前的“核心商圈”,本着“人挪活、树挪死”的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厄瓜多尔帽商踏上了征程。

这种坚韧、轻便的草帽在 Panama 当地大受欢迎,它非常适宜 Panama 的热带气候和充沛的阳光。随着“淘金热”的兴起,来往于 Panama 的淘金客络绎不绝。不论是去往淘金的路上,还是淘金归来路过 Panama ,随手来一顶,他们将这种帽子带往世界各地。

当这些淘金客抵达目的地之后,听到别人赞许帽子,

“大哥,您这帽子老得劲了,哪儿买的?”

“巴拿马 ”

久而久之,这种帽子就被称为“巴拿马草帽”了。

另外一个著名事件更坐实了“巴拿马草帽”的名字,

1906年11月16日,时任美国总统的 Theodore Roosevelt(西奥多·罗斯福,美国第26任总统)去视察被誉为他“任内最显赫政绩”的 Panama 运河的建设情况,并留下影像资料:

这张照片在美国以及世界范围内刊行出来,引发广泛讨论,大家都以总统的“巴拿马草帽”相称,于是这名字就真的再也洗不干净了。。。

作为厄瓜多尔最著名的出口创汇商品,被冠以隔壁的地名,厄瓜多尔人民心情不会太好,他们自然不会把这个帽子叫“巴拿马草帽”,他们自己称其为toquilla草帽( sombreros de paja toquilla / hatsof toquilla straw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巴拿马草帽”在中国有个倒霉兄弟叫“科罗曼多款彩屏风( Coromandel Screen)”,故事很类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资料。

Gabrielle Bonheur Chanel 和她收藏的科罗曼多款彩屏风

- 双城崛起 -

Montecristi (蒙特克里斯蒂)和 Cuenca(昆卡)作为巴拿马草帽两大生产中心,各自的兴起,都有一段故事。

1835年,Manuel Alfaro 从西班牙移民到厄瓜多尔寻求政治避难,并在 Montecristi 定居开展自己的帽子事业。跟小打小闹的家庭作坊不同,Manuel Alfaro 一上来就攒供应链,他网罗了一大批工艺精湛的编织匠人规模化生产,目标直指出口业务。

他的帽子经由 Guayaquil(瓜亚基尔,厄瓜多尔西南部港口城市)和 Manta(曼塔,厄瓜多尔第二大港口城市)运抵巴拿马,并在巴拿马建立了以草帽、可可和珍珠为主营商品的贸易公司,在巴拿马这个“核心商圈”取得巨大成功,特别是草帽交易,经由巴拿马输往全球各地,美国成为他最大的销售市场。

到1850年,Manuel Alfaro 的公司销往美国的草帽达22万顶/年,他的儿子 Eloy Alfaro 加入家族生意,并将其拓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 Alfaro 家族以及同行业的推动下,一举奠定了 Montecristi“精品草帽之都”的江湖地位。

Eloy Alfaro

相较于“帽二代”,Eloy Alfaro 更重要的标签是政治家、革命家,从19世纪70年代到1895年,由他领导的“厄瓜多尔自由革命(the Great Liberal Revolution in Ecuador)”取得成功。当然,革命是很花钱的。。。部分资金来源于 Eloy Alfaro 家族经营帽子生意获得的收益。Eloy Alfaro 先后两次被选举为总统(1895-1901 / 1906-1911),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被誉为“年迈的斗士( Viejo Luchador )”

Cuenca 位于厄瓜多尔南部安第斯山区,是阿苏艾(Azuay)省首府。1936年,当地政府决定进军帽子市场,以期在日益增长的市场份额下分一杯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当地政府官员的撺掇下,一家制帽厂成立了,面向社会招工以及招收学徒。

1845年,Cuenca 的帽商 Don Bartolome Serrano 通过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手段,大大加快了 Cuenca 地区帽业的发展。他与厄瓜多尔沿海地区最大的 toquilla 草种植园达成合作关系,大量购置制帽工具,并从 Manabí 省招募众多编织匠人带回 Cuenca。

与此同时,Don Bartolome Serrano 还有一系列更为激进的举措。他与当地政府达成了协议,在 Azuay 省建立了“草帽制作学徒机制”,不论男女老幼,必须学习,不然就进监狱。在这种比“强制兵役”更为严苛的制度“促进”下,Cuenca 帽业生产发展迅猛,不久之后就成为当地最挣钱、最有影响力的经济活动之一。

- 品牌之殇 -

Montecristi 市和 Cuenca 市虽然几乎同时开展制帽生意,结果出品不一样,从逻辑上这个事情是容易理解的:

一边的 Montecristi,是科学统筹、精确管理,而且师傅们,你们做的每一顶帽子都是在支持革命哟~~

一边的 Cuenca,大干快上强迫你学,哥们儿,编帽子还是进号子,你选一个。。。

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做出来的帽子大抵上也是应该有差距的。

就像前文说的,Montecristi 的出品越做越精细,久而久之,成了高品质巴拿马草帽的代名词;而 Cuenca 就是做便宜量足的帽子。其实,细分市场上看,大家谁也不招惹谁,本可以相安无事。问题出在 Cuenca 这边,眼瞅着 Montecristi 的帽子因为品质好,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获得更多利润,Cuenca 这边寻思,

“不就是个 Montecristi 的标么,咱也弄一个。”

于是市面上大量充斥着“ Montecristi ”标,但是产自 Cuenca 的粗制帽子。

这下 Montecristi 不干了,人好好商量,

“大哥,你打我的标,OK的,大家都是厄国人,没必要内斗不是,那你好歹也按照我们 Montecristi 的出品标准做帽子成呗?”

Cuenca 比较横,当然,纵观他们的发展之路,可以理解为什么横。。。他们既不认可 Montecristi 的体系标准,又还要使用 Montecristi 的产地标示,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沟通了。

眼见着 Montecristi 这么多年建立起来的名声和信誉就要被 Cuenca 毁之殆尽,蒙特克里斯蒂工匠协会( The Artisans Association of Montecristi )坐不住了。他们委托蒙特克里斯蒂基金会( The Montecristi Foundation )在厄瓜多尔正式提起诉讼,希望申请对 Montecristi 品牌的原产地保护。

这起诉讼引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注意,该机构派遣观察员实地前往 Montecristi 考察巴拿马草帽的制作工艺流程,以核实其是否有被认证保护的资质。该观察员最终出具了一份支持 Montecristi 申请原产地保护认证的报告。

根据这份报告,厄瓜多尔政府机构也做成相应裁决,要求 Cuenca 不能再干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事儿。要卖有标示 Montecristi 的帽子,就老老实实去 Montecristi 买回来再出售。

判决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在厄瓜多尔,依旧充斥着大量产自 Cuenca、标示“ Montecristi ”的巴拿马草帽。类似的故事同样发生在“波尔多”葡萄酒身上。原产地保护是一件道阻且长的艰辛工作,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贪婪的人性。

巴拿马草帽的制作

- 原料采集 -

厄瓜多尔沿海的赤道雨林,炎热多雨的气候非常适宜 Toquilla 的生长,这种环花草科、棕榈状的植物就是编织巴拿马草帽的原料。

完全“长开了”的 Toquilla 有着笔直的长梗,顶端长着宽大的扇形叶子。​

​​

这种叶子完全长成型的,并不能作为编织草帽的原料,可以理解为已经长老了、太硬了。所以只能采集那些没有长开的“嫩茎”,当地人称之为“ cogollo ”。有经验的采摘工人通过观察 cogollo 的大小以及通过“捏一捏、挤一挤”,就能判断出包裹在里面的叶片状态。熟成度太高的叶片,或者称其为很快就要“呼之欲出”的叶片也存在太硬而不易于编织的问题。

- 叶片梳理 -

真正适合编织巴拿马草帽的原料包裹在 cogollo 坚硬外壳里面的细幼叶片,首先需要剥离这层坚硬的外壳。

然后将里面风琴折状层层叠在一起的细幼叶片分离开,为了在分离这些叶片的时候对其不造成伤害,当地工人仍旧采用传统工具--尖头的鹿角进行操作。

这步工序是个手脚并用的活儿--脚趾夹紧茎秆的末端,双手握住叶片左右拉扯,从尖端向末端撕:​

分离开的叶子的末端仍聚集在一起,等待着进行下一步处理。

- 叶片烹煮 -

分离开的叶片就像是一把超短柄的拖把,烹煮叶片的过程,可以想象成在一口锅里煮拖把头。。。嗯,好像这个比喻有点恶心。。。每一支“拖把”都需要单独烹煮,在烹煮过程中要轻柔搅动,防止叶片缠绕在一起。

烹煮好的叶片将置于通风处避光晾晒。

烹煮叶片然后阴干的过程,可以看做是“预缩处理”,防止叶片在编织完成之后、清洗过程中产生收缩,进而使帽子变形。

- 漂白 -

漂白采用非常传统的工艺 -- 硫磺熏蒸,是的,跟国内一些无良商贩漂白银耳的做法一样。

将阴干的叶片置于木箱中,盖上盖,底部置于炭火和硫磺,两者作用之下,硫化物充斥整个箱内,焖置一天,漂白就完成了。

因为这道工序,传统工艺制作的巴拿马草帽常伴有一股淡淡的硫磺的味道。这股味道将作为“彩蛋”出现在文末~

- 编织 -

经验丰富的编织匠人将漂白完成的叶片截取成需要的长度,再将其分割成需要的细度。细度决定了帽子的编织时间和完成等级,关于这一点,后文详述。

​一切都是从两根叶片的交织开始,

一切都是从帽顶中心开始,慢慢编织扩散开来。

固定织片的设备古怪而又原生态,​

一个适宜织工身高的架子,两节木墩和一些缓冲垫,一旦上“设备”操作,织工就要一直保持这种“顶你的肺”的姿势,直到最后完成。

- 编织收尾 -

当织工完成帽体绝大部分编织工作后,会预留出10-15cm的叶片,留待收尾工匠处理。

与织工“顺着往下编”的方式不同,负责收尾的工匠需要“逆势向上”编织,这一整圈止口的松紧程度直接影响帽檐的形状:如果织的太松,容易散;织的太紧,帽檐形状不流畅,会变形。

可以说,这一步工序,决定了前面这么多的努力,到底是付诸东流还是完美收官。所以织工并不负责收尾工作,而是交由更有经验的收尾匠人处理。

- 修剪 -

由于整个帽子是由一根又一根的叶片“接力”编织完成,在叶片与叶片的连接处会有很多“线头”需要处理干净,这一步将看上去像没刮干净胡茬的下巴修剪干净,让其光滑平整。

- 清洗 / 漂白 -

所有的帽子都要经过水洗,是的,还要用肥皂清洗,大塑料刷子咔咔刷。清洗干净之后的帽子被逐一悬挂阴干后,再进入漂白仓二次漂白。漂白的过程与叶片漂白的方式一样。

- 软化帽体 -

这个步骤看起来非常简单粗暴,一个字:锤!

看似简单粗暴,实则蕴含了非常多的技巧:力度太大,叶片被锤烂了,帽子算彻底废了;力度太小,又起不到软化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将多顶帽子叠放在一起捶击,帽子与帽子之间互为缓冲。锤击过程中不断在帽子之间撒上硫磺粉,在锤击和硫磺粉的作用下,第三次漂白。同时不断更换叠在一起的帽子的上下顺序,使每一顶帽子被锤击的力度和次数都是相同的。

- 二次修剪 -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难免又有“线头”在锤击过程中露了出来,二次修剪之后,帽体彻底平滑了。

- 熨烫定形 -

定形的过程中,帽子先被安放在木质模具中固定,并用皮条将帽体紧紧勒在模具上,

​随后用熨斗垫布进行熨烫。

熨烫过程中不断在帽内撒入硫磺粉(他们是多爱用硫磺粉。。。),

熨烫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熨烫完毕,静置冷却,进行二次熨烫。

熨烫完毕之后,至此,在厄瓜多尔的工序全部完成。每个工坊根据收到的订单,按照帽商的要求将最原始的基础帽型制作完毕就算结束了。

- 塑形 -

前道工序叫“定形”,交付帽商手中所有的帽子都是同一个形状,而将其变成各种不同款式,则是帽商的工作。为巴拿马草帽塑形是个复杂的技术活,因为影响最终效果的变量太多:

1. 原料变量:每一根叶片来自不同“母体”,原株在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照射的程度、甚至是旱季还是雨季都会对叶片的性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制作变量:巴拿马草帽完全是手工编织的,织工在编织过程中,不同部位手松一点或是紧一点都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编织数月才能完成的作品,每一天的编织力度都会发生变化。

这些变量导致帽体接受塑形处理时,会有各种不可预测的问题。

判断巴拿马草帽质量的标准

- 编织的密度 -

编织的密度是判断巴拿马草帽优劣最直白和最容易的标准了。

现行巴拿马草帽的密度测算标准,是以1英寸(约2.54cm)单位长度上,纵向和纬向通过的叶片行数来判定,行数越多、编织越密,帽子的品质越好、价格越高。

所谓编织的越密,是指单根叶片更薄以及更窄,更窄的叶片导致编织的时间更长。一个简单的计算方式:当叶片的宽度减少一半(细两倍),编织同样大小的帽子耗时需要翻4倍。

细两倍是什么感觉,找个图对比一下:

​图上右边编织密度是左边的两倍,编织同样大小的一顶帽子,耗时是左边的四倍。

通过对照物来判断,对比感受会更强烈。

我手上的一顶巴拿马草帽横向行数23,纵向行数22,跟一元硬币放在一起对比看,

而上一张图,左边粗的那一半,横向行数28,纵向行数27,比我手上这个还要密,更别说旁边那一半横向行数56,纵向行数54了。

- 编织的均匀度 -

均匀度是指,整顶草帽使用的叶片宽度、厚度是否一致,叶片之间排列紧密程度是否一致,帽体是否光滑平整没有草结,帽壁厚度是否一致。

比起PK密度来,均匀度的判断标准就相当费眼神儿了,还要依靠更多的经验。

使用越窄的叶子,换言之,使用更高密度的编织工艺,均匀度越是难控制。这个简单的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明白。

- 叶片颜色 -

优质巴拿马草帽不会特别白,而是更趋近于一种象牙白至淡黄之间的颜色。

那种卡白的颜色,往往是使用过氧化物粗暴漂白之后的产物,这种工艺对叶子伤害非常大,影响草帽的使用寿命。而硫磺熏蒸法要温和的多,漂白效果不会那么明显。

一顶巴拿马草帽需要用到大量的叶片,叶片的颜色是否趋于一致,同样是影响品质和价格的因素。

- 塑形工艺 -

塑形工艺分两种:机器塑形和手工塑形

机器塑形将帽子置于金属模具上,在高温高压下压制数秒后,即塑形完毕,然后再将某种透明胶状物刷在帽体表面,使其形状更稳定。

市面上绝大部分都采用机器塑形的方式,无他,速度快。

而手工塑形则要费时费力的多:用高温蒸汽将帽体蒸软之后,套在木质模具上,以手工控制模具施压的方式将帽体塑形,再经过冷却、干燥,一套流程下来,至少需要48个小时。

巴拿马草帽,我想说的话

- 关于帽子 -

前文讲了这么多关于判定草帽质量的标准,每一条都对价格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最影响价格的当属编织密度了。

我们能从各种文献资料里找寻到关于巴拿马草帽编织密度的标准,可是任何一个标准都不会告诉你对应的市场价格。

正是因为价格的不透明,或者说无章可循,我也只能通过自己的购买经历,讲一讲感受。

前文展示的那顶横向行数23,纵向行数22的巴拿马草帽购自于英国老牌帽商 Lock & Co,

以现在的汇率看,一万块。

两年前购置这顶帽子的时候,老实说,我对帽子是否值这个钱,没有概念,因为缺少横向参照物。只是好奇心使然,想看看一顶“过得去”的巴拿马草帽是什么样子。

作为老牌帽商,作为他家网站上最贵的一顶,我想这个出品应该算过得去罢。

到手之后,其实也没多大感觉,直到看了更多品牌同类价格的产品,感觉有点过不去。

我先后比对了 Borsalino、Tesi 同样在一万块这个价位的产品,再综合我手上这顶帽子的表现,比较之后有了判断:

1. Lock & Co 的帽子是三顶里最厚最硬的,Borsalino 和 Tesi 更薄更有弹性。用手捏住帽冠前端的凹槽处,轻轻抖动帽子,帽檐左右两翼就像蝴蝶翅膀一样抖动。这种轻盈的手感,我认为是好帽子的手感。而抖动 Lock & Co,呆若木鸡。。。

2. 观察帽冠内部,凹槽处的定型处理,Borsalino 和 Tesi 是不用任何助剂定型的,但是 Lock & Co 背了一层胶

帽子内部的胶,经过两年时间,颜色逐渐发黄,还因为我手欠,抠掉一些。好的塑形工艺为什么需要背胶呢?

通过这两点的分析,我判断,在这三个品牌里、在一万块这个价位上,Lock & Co 的帽子,品质是最低的。

写这篇文章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获得另外一个知识点:关于帽圈内侧止汗带的缝制工艺。

有文献专门提到这一点,说很多帽商在缝制这条带子的时候,使用缝纫机缝合。由于缝纫针太粗且针距固定,每一针下去无法精确从叶片的缝隙中穿过,而是直接击穿了叶片表面,留下一个洞。我仔细看了看这顶帽子,不幸言中。。。

正确的缝制方式应该采用手工缝制,特别是对于这种编织密度较大的巴拿马草帽,应采用细针配合过蜡细丝线,从叶片的缝隙中穿过,而不是直接扎穿叶片表面缝制。

我想,对于要价一万块的草帽来说,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这顶帽子戴的第一天,就让我汗如雨下。当然,我本人就是“蒸笼头”,一到夏天汗就多。戴了草帽之后,在室外待不了多久,一摘帽子,蓄积在帽冠底部的汗水就以非常夸张的状态往下淌。我当时觉得,编织越密的草帽,透气性越差。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对这个观点持保留意见,也许是帽体表面上了一层帮助塑形的东西,导致透气性变差也未可知。所以,编织密度对透气性的影响,只能留待大家给我反馈意见了。

- 关于折叠 -

我知道巴拿马草帽界最广为流传的段子,就是折叠收纳。对于这一点,两年前我在 Borsalino 请教品牌销售负责人 Mr.Claudio ,他告诉我,其他品牌的帽子能不能折叠他不好说,至少 Borsalino 的帽子,只有“孙文款”可以折叠。

所谓“孙文款”,标准名称应该是“Optimo”,只是我一看到就联想到影视剧里孙文的形象。。。

Optimo 款

Mr.Claudio 亲自演示了这种帽子的折叠方式:

Mr.Claudio 告诉我,这种折叠方式放置也不要超过72小时,只是作为旅行中的应急之举,不是常规存放状态。特别提醒我,他们家 Fedora 款式的巴拿马草帽千万别这么玩。。。​

Fedora 款

- 关于湿度对帽子的影响 -

北方地区,或者说干燥气候地区,如果没有保湿箱存放,我不建议买巴拿马草帽,或者说不建议买贵价巴拿马草帽,一定开裂,一定开裂,一定开裂。

- 对想买巴拿马草帽的人,我想说 -

帽饰可能是最早没落的男性配饰,这是生活方式改变的大势所趋。前文说过 Alfaro 家族在1850年销往美国的草帽就有22万顶,而现在 Borsalino 全品类帽子的产能也只有15万顶/年,市场需求的萎缩程度可见一斑。

所以买帽子一定不是为了实用,坦诚面对自己内心,就是拗造型的内心诉求,觉得自己与众不同,OK,没问题。既然是拗造型,我想说买个2000以内的玩玩是个意思可以了,戴不了几天你就烦了。。。

好友A君,在得知我买巴拿马草帽之时,曾怀着淡淡的忧伤说,他在体制内一天,算是没法戴这个帽子了。待到他离开体制内的那一天,一定要买一顶贵贵的巴拿马草帽天天戴着。于他而言,巴拿马草帽,象征着自由。

好友E君,我以前安利他跟我一起买草帽,他说如果真的有使用需要,买就买了;但是目前对他的生活状态来看,完全用不上,一万块买个乐,还是略贵。

今年入夏前,他已经跟我说了很多次想买巴拿马草帽,原来自从分管东南亚市场的业务,去那边出差的频率激增。

“碧海蓝天泡泡纱,没个巴拿马,感觉缺点啥。。。”

一顶草帽,两个朋友的故事。草帽之于他们,早已不单是发挥某种实际作用的产品。很多配饰,都是作为承载了一种生活方式的实物化的符号存在。寄情于物,我们藉由物品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态度。

- 对于想花一万块及以上买草帽的朋友,我想说 -

我只买过一万块的草帽,所以对于更贵的帽子我没发言权。但是,作为一个花过一万块买草帽的人,我能给的建议就是,不要从知名帽商那里花这个钱买草帽,不论是Borsalino还是Tesi。我从逻辑上分析一下这个事情。

首先,没有一个大品牌帽商具有制作巴拿马草帽的能力,无非是从厄瓜多尔当地找工坊代工,品牌越大,溢价越高。对于这种工艺价值远远大于品牌价值的产品,真的要把钱花在品牌溢价上么?

其次,这个价位的巴拿马草帽,大帽商也不敢多囤货或是开发很多款式,毕竟成本放在那儿。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钱都花到这个份上了,帽子款式、帽冠高度、帽檐宽度如果不可自选,是不是有点亏?

最后,我的建议是:Brent Black ,如果要花这个钱,他家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专攻巴拿马草帽领域30年,从他字里行间能看到他对巴拿马草帽的热情、专业和执着。从他那么糟心的网站体验就知道,他大概是对营销没啥兴趣(居然还是个前广告人。。。),一心琢磨好产品。换言之,同样价位,能买到更好的产品;同样品质,价格应该更低。

唯一难过的消费体验是,他最贵的帽子25000美金,是的,传说中最贵的巴拿马草帽就是他家出品的,对于那些买什么都喜欢买到“顶配”的朋友来说,这个顶配可能买不动。。。

除了能提供最高品质的贵价巴拿马草帽,Brent Black 的价格体系从350美金起,对于那些只是想图个新鲜的朋友来说,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价格。

- 关于消费认知 -

花钱买货,消费过程的体验远比物品重要的多的多。我走过的弯路、吃过的屎、打过的眼、上过的当,于我而言,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正是有了这些,构建起我对于产品更加丰满的认识。

特别是对于做产品开发的人来说,该走的弯路,一米都省不了。也许,有高人指点,轻松避开各种雷区,收获“完美”产品,美滋滋。但是,该来的教训,一定会以另一种形态,在其他地方等着,或早或晚,不会缺席。

一万块的草帽,是我当年能消费得起的最贵的草帽了。超过这个价位,我也舍不得买了。但是,价值观之内购买的任何物件,如果买了,都不应给生活带来不便和困扰。

犹记得,两年前买这顶草帽夏天戴去Pitti,有天晚上喝大了,一个人沿着河边回酒店,突降暴雨,我戴着帽子,在雨里甩着膀子唱着歌,回到房间,浑身无处不滴水。这么一淋,帽子后来有些缩水变形,朋友们知道后,纷纷表示可惜。我说难道我应该马上用衣服包裹帽子一路飞奔回酒店么?人不要被物件所累,直到现在,我能记起的,还是戴着帽子在暴雨里连蹦带跳的快乐。

快乐,怎么算钱?

彩蛋时间

前文书说“淡淡的硫磺味”伴随彩蛋来了。

如果去专业帽店挑选巴拿马草帽,店家对你爱搭不理怎么办?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不开心?一个小把戏,改变就是现在:

眼睛扫过帽架,拿下那顶织的最密的,放在鼻子旁边闻一闻,冲着店家笑一笑,等人走过来,只说一句话:

“编的还行,味道也对。”

多的一句话也别说,等着看对方反应就好。通常的反应都是:

“艾玛,大哥,你真懂货!”

或是

“大哥,你憋动,我还有更密的,没摆出来,你等着啊,我拿给你看。。。”

屡试不爽。

- 以上-

​欢迎关注豆子的男装世界

豆子的男装世界

​微信公众号:bean-ray(豆子的男装世界)

新浪微博:@dkdvip​​​​

你可能也喜欢

移动查话费打什么号码,5种查询方法
365bet官方投注网站

移动查话费打什么号码,5种查询方法

📅 08-09 👀 3563
2025最新实测!5 - 10款英语启蒙app软件真实测评家长闭眼入
梦幻西游一点力量加多少属性值
be365是否安全

梦幻西游一点力量加多少属性值

📅 08-13 👀 2239
助行器那些事之五:您知道肘拐(杖)吗?
365bet365娱乐场

助行器那些事之五:您知道肘拐(杖)吗?

📅 07-04 👀 1398
做酒的酒曲哪里有卖,哪有卖酒曲的
365bet365娱乐场

做酒的酒曲哪里有卖,哪有卖酒曲的

📅 08-02 👀 6722
嗯拼音怎么读
be365是否安全

嗯拼音怎么读

📅 08-05 👀 2282
刀塔传奇英雄图鉴大全
365bet官方投注网站

刀塔传奇英雄图鉴大全

📅 06-27 👀 3116
在我附近购买蒟蒻可享受免费送货
365bet官方投注网站

在我附近购买蒟蒻可享受免费送货

📅 08-06 👀 3632
手机qq怎么使用悄悄话
365bet官方投注网站

手机qq怎么使用悄悄话

📅 07-26 👀 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