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65365.com

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发展局 > 科技信息化 >
科技管理体系中一些名词解释
时间:2014-05-27 来源: 38365365.com

1、科学

完整的科学概念的内涵是指: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是创造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社会建制。

首先,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这是因为,科学的最基本的特点是知识,科学属于知识范畴,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科学,科学只是知识中的一部分,是知识的较高形态。

其次,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社会活动。虽然科学首先属于知识范畴,属于社会精神生活范畴,但它也体现在社会物质性的活动中。因为科学不仅仅指人类已经取得的精神成果——科学知识,而且还指人类反映外部世界、探索客观事物奥秘以获得知识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也是社会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科学在社会领域中学是社会分工的一个特殊部门,它具有一定的社会建制,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是逐渐形成的。从17、18世纪起,欧洲已经有了一批科学协会和研究院,出版了科学杂志。20世纪以来,科学活动的规模逐渐扩大,科学研究成为社会上的一种专门职业。科学活动的方式,已经从少数人的自由探索和业余爱好,转变为国家规模甚至于国际范围的社会研究。目前已建立了一支由科学家、学者、工程师,科研管理专家等组成的庞大专业科技队伍,组织了各种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各级科研管理组织,拥有先进的实验技术设备,各种实验室、研究所、试验基地,拥有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系统。科学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会产业。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已经成为完整严密而又相对独立的社会建制。

科学的本质在于科学理论的预见能力,只有理论预见为后来的实践所证实,这种理论才能成为科学的真理。

 

2、技术

技术是指人类运用知识、经验和技能、并借助物质手段以达到利用、控制和影响自然和社会的系统,它是人们的知识能力同物质手段的结合,是人类对自然力的利用和控制手段。

技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表现为:第一,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满足科学性的要求。第二,技术是人类对自然界的适应和影响的过程。第三,技术的最终成果是产生物质形态的产品,如工具、机器等。这些都是天然自然物质转化而来的,是依赖自然界提供的物质条件实现的。

技术的社会属性表现为:第一,技术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它的发展受到社会的控制和调节,它的变革又直接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第二,技术活动要考虑社会经济问题,技术活动的重要原则就是经济原则。第三,技术具有民族特征。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民族在语言、地域环境、经济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会形成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性。

 

3、科学、技术、工程的关系

科学、技术、工程是当代人类科技活动的三个层次组成的关系。科学的目的在于认识,而技术和工程的目的在于实践,技术实践的目标是发展某种产品的手段,工程实践的目标是建立有特定功能的人工系统。

科学获取知识的方法在于发现;技术获取知识的方法属于发明;工程获取知识的方法属于系统的集成和运作。

    作为共同知识体系的一部分,科学知识是理论性的认识,技术知识是可直接应用并操作的知识,而工程知识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的系统实用性知识,同时,工程有比技术更明确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它结合社会需要和具体目标,注重经济实用性,满足与环境和人协调友好的要求。

 

4、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含义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技术创新不仅是一种生产活动,而且是一种经济活动,其实质是企业生产经营系统引入新的技术要素,以获得更多利润;(2)技术创新的关键不仅是研究开发,更是研究与开发成果的商品化;(3)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狭义上的理解,技术创新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经济学概念。技术创新是学习、引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并产生经济效益的过程;技术创新过程中,可以涉及研究与发展活动,但这种研究与发展是围绕某个产品或工艺创新开展的。一个新产品或新工艺,可以是由一项技术创新决定的,也可以包含许多个单项技术创新。

 

5、纳米技术

所谓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科学家们在研究物质构成的过程中,发现在纳米尺度下隔离出来的几个、几十个可数原子或分子,显著地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而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设备的技术,就称为纳米技术。

 

6、基因工程技术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作为三大重中之重技术,而生物技术可以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工业生物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现在人们常说的生物技术实际上就是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五大工程技术。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基因是一段可以编码具有某种生物学功能物质的核苷酸序列。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十分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基因工程明显地既具有理学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工程学的特点。

 

7、克隆

克隆是英文 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8、仿生学

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属于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涉及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物理学、数学、控制论、工程学等学科领域。仿生学把各种生物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理作为生物模型进行研究,希望在技术发展中能够利用这些原理和机理,最后目的是要实现新的技术设计并制造出更好的新型仪器、机械等。生物界各种丰富多彩的机能具有极其复杂和精巧的结构,其奇妙程度远远超过迄今为止的一切人造的机器,因此在工程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中,人们需要向生物寻找启发和进行模拟是很自然的。

 

9、绿色化学

是指通过改变现有的化可制备方法和生产流程,发展清洁高效的催化剂,减少能源消耗,使塑料产品可以回收再生或生物降解,使汽油柴油不含有害成分,能充分燃烧,通过有效的途径解决化学工业的污染问题的研究方向称绿色化学。

 

10、数字年代

是指计算机的发展,开辟了人工智能新领域,使未来的科技发展具有高度的智能化趋势,代替人的脑力劳动方面正在取得新的突破,随着智能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化将会出现智能产品取代传统非智能产品的潮流,这一潮流产生的年代叫“数字年代”。

 

11、智慧地球

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如今信息基础架构与高度整合的基础设施的完美结合,使得政府、企业和市民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12、可持续发展

具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发展构成危害。另有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要以人类生活质量和与之相伴的社会不断进步为目的,当代以至各代际人的均衡、持久的发展为中心任务。其核心的发展是人的全面提高,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文化演进过程,需要深刻的社会变革。还有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建立各种形式的良性循环。例如,我国某些乡镇或国有企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始终沿循着“高消耗、低收益、高污染、低效益”的轨迹恶性循环;而另一些企业却一直沿着“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建立后者这类多种形式的良性循环体系。就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区来说,首先要建立该社区各种形式的良性循环体系,并把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相协调,在构建产业及产品结构时,首先要选准产业,并考虑诸产业的能源、资源来源处和消耗量;废物的生成量与排放处,以及废物的再生与循环利用率等。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从综合与宏观的角度看,就是要建立一个全社会的良性循环体系。再有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同时具有持续性增长的发展。从广义讲,其宏观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寻求建立有利于持续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产、技术、管理以及国际关系的新体系,这是一个全球目标。

 

13、新能源
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14、“再工业化

再工业化是“一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是通过政府的帮助来实现旧工业部门的复兴和鼓励新兴工业部门的增长”。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这一概念的再次盛行,反映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过去那种“去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反思和重归实体经济的愿望。

 

15、无公害食品
无公害食品是按照无公害食品生产和技术标准和要求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严格来讲,无公害食品应当是普通食品都应当达到的一种基本要求。

 

16、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通常都被冠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当今世界一项新兴产业。这项被称为“从土地到餐桌” 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的产业,食品的安全性,药残等检测指标限制非常严格,从产地的水质、空气、土壤到农药、肥料的使用,到加工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绿色食品的消费观念在我国日益得到广泛接受,由此形成的绿色食品产业也得到一定发展。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全国经认证的绿色食品产品总数超过了1000种。

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在九十年代初发展的一种食品,分为A级绿色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从本质上来讲,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产品。

 

17、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一种国际通称,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而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机食品是指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除有机食品外,目前国际上还把一些派生的产品如有机化妆品、纺织品、林产品,或有机食品生产而提供的生产资料,包括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经认证后统称有机产品。

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是有机食品在其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而其他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技术,且不禁止基因工程技术的使用。如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
   2、是生产转型方面,从生产其他食品到有机食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其他食品(包括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3、是数量控制方面,有机食品的认证要求定地块、定产量,而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18、转基因食品

通过生物技术,科学家可以把某个基因从生物中分离出来,然后植入另一种生物体内。例如,北极鱼体内的某个基因有防冻作用,科学家将它抽出,植入西红柿里,于是就制造出新品种的耐寒西红柿。像这样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19、循环经济

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

  1、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2、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4、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5、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20、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也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21、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广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12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服务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0%左右,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先进制造业规模壮大,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第二步,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比重超过60%。先进制造业和先进农业分别成为第二、第一产业的主体,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柱,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22、现代服务业

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与传统服务业相对应的,它既包括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服务业,也包括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的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而其核心则是发展技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在之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1)服务业显现出新经济的特点。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了以信息为基础的各类服务贸易的发展,并且在信息流动的基础上促进了其他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发展;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在增加值中的比重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提高增快;知识密集的服务行业发展最为迅速。服务业的新经济特点昭示其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2)服务业成为新技术的重要促进者。一是服务业是新技术最主要的使用者。企业和个人对新技术的普遍应用为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者提供了丰厚的回报,对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服务业指引新技术发展的方向。服务部门所产生的新需求是现有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方向,是新技术所追求的目标,对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三是服务业是新技术最主要的推广者,特别是从事技术服务和支持的服务业。四是服务业促进了多项技术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发展。(3)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对服务业的投入加大,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对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产业融合趋势明显。现阶段产业融合的突出特征是,制造业企业活动外置带动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向现代制造业生产前期研发、设计,中期管理、融资和后期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渗透,现代制造业内部逐渐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

 

23、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在近代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管理知识和工业装备与技术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产业体系,是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发展统筹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高度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经营循环市场化、生产组织社会化、生产绩效高优化、劳动者智能化。现代农业不是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在既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更大发展,明显地呈现出五大趋势:生产的高科技化趋势、结构的高级化趋势、产品的高加工化率趋势、经营的一体化趋势、发展的可持续化趋势。

 

24、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现在世界上讲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新兴产业的出现,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本世纪40、50年代以来,新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技术革命的新阶段。

  新兴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就是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新技术一开始,属于一种知识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其成果逐步产业化,最后形成一种产业。比如说生物工程技术在五六十年代或者说在更早的时候,它只是一项技术,那么现在成为生物工程产业,让这些成果服务于社会。在美国,生物工程产业被誉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新兴产业。同样,IT产业,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也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朝阳行业。

  第二,就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比如说,几百年前,当时用蒸汽机技术改造手工纺机,形成纺织行业,使得整个纺织行业产生了飞速发展。纺织行业相对来讲,在当时就是新兴产业。现在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比如改造钢铁行业,就成了新材料产业,生产复合材料以及抗酸、抗碱、耐磨、柔韧性好的新兴材料。同样,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商业,变成现在的物流产业。这些产业改造的核心,使经济效益比传统产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是对我们原来认为是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业进行产业化运作。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在国外,传媒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是近二十年来产生百万富翁最多的一个行业。而我们把传媒当作事业来看待,是贴钱的。如我们的电影产业,我们有几十家电影厂,我们在不断地贴钱、不断地拨款。而美国,就一个好莱坞,通过几个大的传媒公司来做,每年是赚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利润。教育产业,我们一直也是不断拨款的,正是由于事业化的运作使得本来非常有潜力的产业没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没有把教育产业,特别是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这一块当作产业来运作。因而我们非但不能使教育产业作为国家创造财富的一个来源,反而使其成为一个需要不断拨款、不断消耗宝贵财富的单位。这种运作方式实际上是在消耗社会的财富,而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使学校出现很多问题,脑体倒挂,使许多人上不了大学,得不到很好的教育。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说,当前发展新兴产业是有重要意义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在国民经济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和长远影响的行业;其次是着眼未来,必须具有成为一个国家未来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可能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概念,而中央极为重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则主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信、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七大领域。

 

25、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是由高技术的概念延伸而来的,高技术的英文名称是“High Technology”,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以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空间科学与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科学与光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技术、材料科学与新材料技术、生态科学与环境保护技术以及其他在传统学科和传统技术基础上产生的新工艺新技术等一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新技术是我国许多专家的提法,高新技术是在高技术为基础上有所发展,目前国际上对于高新技术还没有统一的解释,但对高新技术的界定一般认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
  (1)产品的销售额中RGD(研究与开发)支出所占的比重;
  (2)科学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比重;
  (3)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是为当前世界认同的具有较高R&D密集度的六大高技术领域;
  (4)产品主要技术必须包括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
  高新技术与传统的技术和产业相比有着许多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它是智力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需要高额投资、且伴随高风险和高收益;高新技术发展快、产品更新周期短且产业一般呈高速增长态势;学科带动性较强、多为交叉学科综合而成;具有高度的战略重要性、是国际军事竞争和经济竞争的焦点。

高新技术产业?是指与高技术有关的产业。包括用高技术发行传统产业也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范围范畴。随着工业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过渡,现代科学和技术之章密切结合和相互渗透,在很多情况下,科学与技术之章的界限日趋模糊,不易分割,因此出现了高技术、高技术产业的提法。我国对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也在不断变化。

 

26、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4月联合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一般标准是:

  (一)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三)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四)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六)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自颁发证书之日起有效期为三年。企业应在期满前三个月内提出复审申请,不提出复审申请或复审不合格的,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到期自动失效。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1、电子信息技术2、生物与新医药技术3、航空航天技术4、新材料技术5、高技术服务业6、新能源及节能技术7、资源与环境技术8、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27、民营科技企业

1993年,国家体改委和国家科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通知”中,对民营科技企业下了明确的定义: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科技人员解放和开拓科技第一生产力的生动创造;是科技与生产的最佳结合点,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较好的载体形式。

民营科技企业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或实行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智力、技术密集型经济实体。它不仅包括集体经济、合作经济、股份制经济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民营科技企业,而且包括由国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大中型企业创办的实行国有民营的科技企业,还包括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合资和合作举办的科技型企业。

 

28、高新区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旨在促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的特定区域(在国际上称为科技工业园区)。
  高新区主要依靠我国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借用一切可能的国外先进科技资源、资金和管理手段,面向国内外市场,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创造局部优化环境,创造各种必需的条件,形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基地。

 

29、高技术产业带

高技术产业带是指众多相互配合的高技术产业部门,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交通干线为纽带,共同组成的具有内在产业联系的带状产业区域。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沿沈大高速公路以及西安成都重庆等各具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带。

 

30、民营科技园

民营科技园是为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或促进科技成果批量生产为主,经省批准而设立的现代科技工业园,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或其它工业园的重要组成部份。

我国的民营科技园现在的运作模式一般是按照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原则,采取政府起动、市场化方式运作,为入园民营科技企业提供创业场地、设施和配套等全方位服务,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载体,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31、大学科技园

科技部、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精神,从面向21世纪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战略要求出发,决定以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这一最具潜力的创新载体为工作对象,所设立的科技园称为大学科技园。建立大学科技园目的是促进高等院校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开放人才、技术、信息、实施设施等资源,通过与社会上各类创新要素资源结合,迅速把综合智力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32、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简称工程中心)主要依托于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设在行业、领域具有综合优势,具备较强的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有高质素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和试验的专业科技队伍,并能提供多种综合性技术服务的机构。其建设宗旨和目的是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及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促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结合,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商品化水平,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在工艺、装备、测试、标准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提高产业技术水平,逐步形成现代化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形成高新技术系列产品研究开发能力,加速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努力实现技术规范与产品标准国际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现在的工程中心有国家级、省级、市级。

 

33、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反映了对某一领域前景的看法,以及实现这个前景的方法。尽管技术路线图已经广泛应用于很多国家、产业和企业,但技术路线图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其主要原因是技术路线图已成为实践的工具,使用者的层面和经验各不相同,路线图的表现形式和使用技巧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路线图(Roadmap)在欧洲有时也写作路径图(Route Map),作为旅行者的工具,是对某些特定地理空间的线路规划,用来决定到达某一目的地的线路。路线图给旅行者提供了制定履行计划中所必要的信息,如前进方向及某些具体实施内容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定性。技术路线图的词义也是来自于此。技术路线图中“路线图”一词传达了技术路线图的主要目的,即画出技术发展或使用的大体方向,给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关系人指明技术航线。但技术路线图和地理路线图有所不同,技术路线图的定义不仅仅是技术路线图本身,而且也注重技术路线图的构建过程(Technology  Road  Mapping)。现在技术路线图一词既包括技术路线图结果本身,也包括技术路线图构建的过程。

技术路线图的绘制可分为3大类:一是政府绘制的技术路线图,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二是行业绘制的技术路线图;三是企业绘制的技术路线图。这3类技术路线图从绘制方式、表达形式到功能作用等方面各有侧重。

企业技术路线图,是通过时间序列系统地描述“技术——产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一般而言,企业技术路线图用于标识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上所处的位置,确定企业技术战略,用于企业技术选择和部门之间的协作。据英国一项调查,在英国2000多家制造企业中,大约有10%的公司应用了技术路线图方法。

产业技术路线图,是通过时间序列系统地描述“技术——产品——产业”的发展过程,用于指明产业技术发展方向,诱导资源配置;引导研发,构建新的创新联盟,加强创新主体的协作,为产业抓住未来市场发展机会指明方向。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完成的《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制定了关于半导体需求和可能解决方案的远景规划,为设备、材料和软件供应商提供指导,并为研发人员提供了一个清晰目标,在促进美国乃至世界半导体技术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拿大工业部先后开展了生物制药业技术路线图、航空设计制造技术路线图、燃料电池商业化路线图等。

某领域的国家技术路线图,通过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国家战略需求、科技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国家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发展重点及其相互关系,明确技术发展优先序,实现时间和发展路径,它可用于指导该技术领域战略规划的制定、关键技术项目及相关行动的选择,是组织社会资源和指导协调利益相关者共同行动的指南。

 

34、节水农业

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衡量节水农业的标准是作物的产量及其品质,用水的利用率及其生产率。节水农业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作物农业。节水灌溉农业是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农业技术及管理技术达到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的。旱地农业是指降水量偏少、灌溉条件有限而从事的农业生产。

 

35、观光农业。

也叫旅游农业,是农事活动与旅游相结合的农业发展形式。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作为旅游资源,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让游客从事农耕、收获、采摘、垂钓、饲养等活动,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36、特色农业。

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和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特色农业有三个特点:一是“物以稀为贵”。只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二是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切不可盲目模仿。三是不可替代的历史积淀的种植、养殖习惯和传统。

 

37、农业标准化

简单地说,标准就是要求,即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农业标准化就是按照标准生产农产品的全过程。
  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是以高度的标准化为基础生产的。农产品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试验和特性试验,到播种、收获、加工整理、包装上市,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农民种植农作物,用什么品种、何时下种、何时施肥、施多少肥、何时采摘,都有严格的规定。上市出售的黄瓜,它的长短、粗细、弯细程度都必须符合标准。在日本,所有农产品进入市场前,都要按一定标准进行严格筛选分级。鱼虾是以“条”为计量单位;梨、苹果多以“只”为计量单位;大白菜、包菜以一棵、半棵标价。在市场上,见不到以重量单位计价销售的蔬菜、水果,等级外的农产品是不允许进入市场销售的,而只是作为加工原料。
  农业标准化的目的是将农业的科技成果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制订成“文字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便于操作”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向农民推广,最终生产出质优、量多的农产品供应市场,不但能使农民增收,同时还能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其内涵就是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

 

38、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经营方式。一体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点,它是一种经营模式,包括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采用的是纵向一体化,即“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即企业结合产品的材料供应、生产和销售等上下环节发展不同深度的业务。

西方国家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称为农业一体化,始于美国的养鸡业。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养鸡业中实现了鸡苗、饲养、饲料供应、兽医服务、屠宰直至市场销售一体化经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农业产业化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主要有合作社、专业协会与企业集团三种类型。

 

39、农业科技园

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科技部从2001年开始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工作,农业科技园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示范与推动作用,同时规范和引导现有各类农业示范园(区)的健康发展。

 

40、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是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和《广东省农业科技发展纲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农业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

创新中心是依托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的科技型农业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业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引进、吸收、开发、创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新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和推广机构。

 

41、农业现代化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农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古代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在这三个农业发展阶段中,每个阶段都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彼此交替演进。农业现代化亦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有着不同的目标和涵义。在七、八十年代,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四化”,即农业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八九十年代,人们对农业现代化进一步理解为现代化的农业设施、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农业管理。当前,时代已经进入崭新的21世纪,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更为丰富,包括农业生产水平、农村经济水平、农业物质投入、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农业科技与教育、农村环境等。然而,不论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如何拓展,其本质内涵乃在于不断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形成新的生产力,把传统农业转变成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技术,信息化作为新的生产力,对推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巨大推动作用。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42、星火学校

是在已有培训机构基础上由县(市)级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的,由国家或省星火计划办公室认定的星火培训基地,是星火科技培训网络体系的基层单位。其主要目的是以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为宗旨,面向农民开展农村适用技术或职业技能培训的基地。

 

43、国家级星火培训基地

是指由各省(区、市)科技主管部门建设和管理的,以培养农村技术和管理人才,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劳动者科技素质,加快农村科技经济进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为目的,经科技部认定的培训基地为国家级星火培训基地。

 

44、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火炬计划优先支持的重点产业中,形成一批技术特色鲜明、技术水平高、产值规模大、有产业发展配套环境、布局相对集中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火炬计划产业基地应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具有较高的显示度和示范带动作用。

 

45、软件产业基地

在《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中关于“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定义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是指国家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集中,软件产业已具备相当基础和规模的地区,重点建设以发展软件产业(含集成电路设计业)为目标,以从事软件开发、生产、服务和出口为主要任务的产业基地。

 

46、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以及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我国在“十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使命。为此,科技部"十五"期间将在CAD/CIMS应用示范工程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基础上,整合国家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等资源,会同有关部门,以地方为主推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工程(简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主要有四方面任务:

1、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2、建立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区域,并通过辐射和扩散效应,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3、培育一批制造业信息化软件企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咨询服务公司;培养锻炼一批人才,形成一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队伍。

4、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单位即为了尽快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而建立起相关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并通过企业应用示范和技术服务实现产业化。

 

47、生产力促进中心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背靠政府,面向企业,联合社会科技力量,作好双向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以组织科技力量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为宗旨,并在政府、行业与地区、企业三个层次上开展工作。
    第一层是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发展生产力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生产力概念的导入、宣传,加深全社会对提高生产力工作的理解和认同;承接政府委托的专项、微观职能和计划实施。
    第二层是结合行业与地区特点,研究、开发和推广产业升级的实用技术与方法,促进行业与地区的生产力发展。
    第三层是围绕企业科技进步,为企业提供综合技术服务,具体协助企业改善生产力状况,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应该包括研究开发、中介服务、产业创新、宏观调控等4个基本体系,生产力促进中心属中介服务体系。

 

48、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和泛珠三角技术交易中心

通常说的珠三角,是指广东境内,北至清远,西至高要,东至惠州,以广州为中心的18市12县的经济开发区(与地理意义上的珠江三角洲在地域上并不完全重合)。
  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在以上基础上加进香港、澳门。
  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大珠江三角洲及其辐射较强并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的经济地区,根据现行区划,它涉及所谓的“9+2”(即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海南9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的一部分或全部地区。

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有利于将泛珠三角区域的地缘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和国内地区的合作,有利于加快形成亚太地区的贸易枢纽以及中国的出口生产基地。,

泛珠三角技术交易中心是致力于促进泛珠三角地区技术交易量的增长和技术交易环境的改善,努力繁荣技术交易市场。交易中心以广泛稳定的技术资源网络为依托,以专业服务能力和资本供给体系为基础,面向技术创新与转移活动,提供全程化、资本化、国际化的一揽子服务。

 

49、孵化器

   企业孵化器(Businesslncubator或InnovationCenter),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主要通过政府或跨国公司支持,为创业者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新兴的小企业或创业者把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商品进入市场,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在我国企业"孵化器"有不同的名称:创业中心、创新中心、创业园等等。
  企业孵化器在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美国,是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企业孵化器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孵化和培育中小科技型企业,以及振兴区域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孵化器也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企业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有三点:
(1)提供综合性服务和必要设施:企业孵化器提供创业和管理

技能的基础训练, 企业计划、财经问题咨询服务,提供一个有

公共服务设施的场所;
(2)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企业交流机会、简化高新企

业的创办程序、提供政策优惠等空间;
(3)提供资金:支持大多企业孵化器提供融服务以及价格较

低的设备、办公空间等。

    目前孵化器有政府创办、大学创办、私人或投资商创办、大企业创办、科研院所创办、国有企业创办、国际企业创办、海外留学生创业园等模式。

 

50、GDP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年当中本国(本地)国民和外国人(外地人)在本国或本地所生产的商品与服务的附加价值总和。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最常见的计算公式是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51、GNP

指一个国家的国民所创造的全部价值,不论所创造价值在什么地方。例如:美国的GNP包括美国人在海外经营事业的利润。

GDP与GNP的区别:GDP 是按国土原则计算,GNP 是按国民原则计算。GDP不将国与国之间的收入转移计算在内。也就是说,GDP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内生产的产品价值,而GNP则计算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收入。GDP = GNP-本国公民在国外创造的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创造的价值

 

52、CEPA

CEPA是《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i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的英文简称,是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总理访问香港时正式签署的一个历史性协议。

CEPA协议分6章23条,另有6个附件,主要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等三大范畴。协议的实施目标是逐步取消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以提高内地和香港之间的经贸合作水平,实现共同发展。

 

53、R&D

R&D即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等系统性、创造性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试验发展,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54、IT

IT 这个名词,简要地说它的意思就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完成信息收集、存储、加工、发布、传送和利用等技术的组合。它涵盖的范围很广,举凡处理或者应用到信息技术的产业,诸如银行,咨询,医院,出版,制造,影视等等,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依赖于信息和信息系统。计算机软硬件,因特网和其他各种来连接上述所有的东西的网络环境当然还有从事设计,维护,支持和管理的人员共同形成了一个无所不在的IT产业。

IT产业,即信息技术产业,本报告将IT产业分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要包括:通信产业、集成电路产业、计算机产业、数字音视频产业;软件业包括:软件开发、销售以及系统集成;信息服务业包括:网络服务业、电信服务业以及广播电视服务业。

IT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

 

55、3G

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信息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384kbps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56、WTO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宗旨是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大幅度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并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截至今年10月底,该组织有成员134个,现任总干事是新西兰的迈克尔·肯尼思·穆尔。

 

57、GMP

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是一种特别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因为用在食品的管理,所以我们称作食品GMP。

 

58、GAP

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缩写,直译为“良好的农业规范(因为中药材栽培或饲养主要属于农业范畴)”,在中药行业译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它是我国中药制药企业实施的GMP重要配套工程,是药学和农学结合的产物,是确保中药质量的一项绿色工程和阳光工程。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2年6月1日起施行。其内容有十章五十七条,包括从产前(如种子品质标准化)、产中(如生产技术管理各个环节标准化)到产后(如加工、贮运等标准化)的全过程,都要遵循规范,从而形成一套完整而有科学的管理体系。

 

59、HACCP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是从食品安全保障角度提出来的,它应用于从食物产出直至消费的整个流通过程中。关键控制点(CC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