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65365.com

当前位置:主页 > 博贺镇 > 媒体聚焦 >
海丝古韵“神电卫”
时间:2017-04-11 来源: 38365365.com
    三月阳春,粤西沿海春意盎然,千帆竞发。
    其实已多次走进茂名滨海新区。这里“海丝”遗迹是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有千年古港博贺港、岭南圣母冼夫人故里、600年“神电卫”海防遗址。洪武二十四年明朝在沿海电城镇设立神电卫,是当时高州、吴川、阳江等5个守卫千户所指挥中心,是粤西海防重镇,是岭南海上丝绸之路的护航者与见证者。
    从茂名城出发,我们相约而行,在春雨绵绵的周末驱车40余公里来到博贺镇。
    走进古称“北虾”的全国重点镇,当地文化站梁站长已等候多时。这位祖辈来自台山的博贺人,以沿海人的直爽招呼着大家。他蹬着三轮车过来,戴毡帽着蓝褂,胖墩个子,带领我们穿行码头街巷,深入渔船机库。春天的港区,机船轰鸣,车水马龙。
    广东省政府广东文化研究组和珠江文化研究会专家组考证,博贺港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其中一个始发港,为“海上丝绸之路千年古港”,至少有1500年历史。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在广东沿海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人们用船将丝绸等运往东南亚国家,从那里收购翡翠等运回国。当时航海技术不高,商船为木头帆船,航船沿着近海海岸前行。电白博贺是天然良港,船只途经多在此停泊,成为当时海丝之路重要的货物补给点和船舶维修站。博贺港在南朝开辟航路与海外通商,唐朝贞观之治后海外贸易出现高峰。附近放鸡岛是历代渔船祈求平安的地方,唐朝宰相李德裕留下足迹和故事至今传扬。公元714年唐朝在广州设置“市舶司”,1518年迁至博贺港,博贺港成为南方主要对外贸易口岸,现为中国十大渔港之一。
    穿过古老而狭窄的沙澜街出来,只见博贺港地表古遗物荡然无存。梁站长说千百年来这里受台风破坏影响极大,当地人对古港建筑也缺少保护意识。眺望不远处的船坞,或许海底四周深埋着唐宋时期遗物。今后这个古港或可参照广州黄埔古港,建设一些仿古建筑和历史纪念馆,以志纪念。
    驻立潮湿的码头,我思想回到1000年前。大宋年间,这里海盐制造业发展迅猛,粤西海上商贸空前繁荣。经济高度发达的北宋让粤西渔民充满自信,他们着装短打,束发光脚,制作着岭南古代四大船之“高州船”,牢固桅帆,打磨楫桨,安装拖钓,一艘渔船将下坞出海。博贺电城制作的“高州船”规模巨大,铜铁木结构,可远航东南亚。那时电白海域设有“番船澳”,是外国商船聚集停留区域。
    沐浴温润的海风,追索着海丝之路千年文化,我们急于去瞻仰一位粤西伟人了。
    车子从博贺港沿325国道不久可到电城镇。电城是历史文化名镇,素有“粤西商埠”美誉,有上千年历史。与博贺镇毗邻,只隔海湾相望,数百年来同属神电卫海防辖区。
    从电城镇北面拐入冼夫人故里。远见巍峨的仿汉建筑风格门阙,一副“童体”楹联书法古朴遒劲,出自电城籍著名书法家陈光宗独创书体:“岭南圣母奇功赫赫耀神州,谯国夫人懿德悠悠昭故里”。16年前我曾独自深入山兜丁村,在田垌巷陌中沿着荒草寻找冼夫人的吉光片羽,完成千年的礼拜。今天,再次来到国家级重点文物冼夫人墓城,我深深鞠躬,向这位1400年来海丝之路的护航英灵致敬。
    “唯一用好心”的冼夫人是粤西海上丝绸之路先行者。这里陶瓷业从汉代开始历朝不衰,宋代大规模外销。这里盛产葛布、豆类等,捕鱼业发达,为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奠定物质基础。冼夫人时期引进中原生产技术,提高铸铜技术造船技术,为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提供航海条件。冼夫人的商船远渡斯里兰卡,与许多东南亚国家有经济文化交流。冼夫人平定高凉后,奏请梁武帝收复海南岛,组织数万人开发建设海南,加入海上丝绸之路的潮流。冼夫人的历史地位之高,形成了冼夫人信俗,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400多年来冼夫人信俗在岭南地区盛行,并影响到东南亚各国。
    沿着始建于隋朝的娘娘庙墙根,我感慨地触摸着各个朝代垒砌起来的砖石,这座省级文物的墙体为隋、唐、宋、明、清年代的砖石,一墙含五代。岁月峥嵘,厚实斑驳,浸润着千年岭南气息。故里神道上红棉绽放,草长莺飞,春色满眼。广场上矗立着巨大的冼夫人塑像,旁倚庄山碧障,面朝南中国海,伟岸而英武,与数百年的神电卫钟鼓楼遥相对望。
    与电城镇文化站老站长铿叔约见,已到晌午了。粤西文化名镇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书画家铿叔就是代表之一,当地文化沉淀可见一斑。与老站长第二次见面了,碰巧茂名百里徒步活动在这里举行,他繁忙中挤时间陪同。春雨沥沥,我们穿行在四方街,穿越在光怪陆离的现代街市,仿佛穿越在600年前的明朝军营和市井。
    四方街指东、南、西、北四条街道,神电卫遗址之一。古代俚人称雷电为“火索”,敬称神电。远航归来的船只行到电城附近海面,发现石龟潭上空火索闪闪,人们借助它来辨清方向位置。公元1391年明朝在电城设立“神电卫”,公元1440年在博贺设置备倭官,整顿海防抵御倭寇,促进了海上航行与贸易。明末海禁解除,博贺、电城等成为南方重要商埠,电白海港还为郑和下西洋提供货物支持。神电卫城作为海防要塞与县治历时559年,至今保存着卫城十字街的格局,就是现时四方街,警楼就是钟鼓楼,还有护城河、卫城戍军后裔特有语言“旧时正”。
    沿着昏暗的楼梯登上钟鼓楼,健谈的铿叔如数家珍,对海丝文化娓娓道来。建于明代的钟鼓楼是神电卫遗址主要文物,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元1629年明朝知县李祁将楼改为文昌阁,因安有大铁钟和大鼓,人们习惯称钟鼓楼。三层城楼式建筑,底层中为石拱洞,民国初期嵌上“钟鼓楼”三字。城台两层楼阁,悬山顶、灰雕脊、重檐斗拱、红墙灰瓦,雅朴恢宏。老站长抚摸着门板木刻,感叹保护文物之艰巨。经年累月,日晒雨淋,扇门雕刻发白溃烂,墙根红漆也褪落了。空荡荡的二楼厅内增加了一张乒乓球台,是为增加人气。
    坐在灰黑如磐的圆石墩上,触摸那近400年的历史,我久久不愿离去。
    登高三楼,在历史回望中发现,这是当年最高领地,在神电卫城正中位置。向南是南中国海,波澜壮阔,博贺港近在咫尺;向北是峰峦叠嶂的庄山,坐拥冼夫人故里山兜圣境。惊叹600年前先人的造城智慧,不愧为粤西海上丝绸之路咽喉要地。现在茂名定位粤西交通枢纽中心,依托博贺港,推进新港区建设,构建大茂名港,发展临海经济。汇聚粤西、桂东南货物的博贺港,通过航海往返世界各地,互通共赢,使之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望着从钟鼓楼门洞经过的络绎不绝的徒步者,他们身上印着“徒步海丝路,冼太故里行”蓝色短衫格外夺目,仿佛看到数百年前在冼夫人精神的感召下,在神电卫的海防力量保护下,岭南子民正穿行在这片大地上,拖运着葛布、砂糖等产物,抵达博贺古港,自豪地航行在浩瀚的南中国海。
    回望千年海丝之路,600年神电卫,壮哉粤西。
    展望茂名港大海湾,百业兴旺,春意盎然……(转自茂名滨海新区)